|
|
|
|

精准绘就文物保护图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为保护和传承河南独特的历史文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历时一年半,精准测定济源、洛阳、南阳、信阳等9个地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

作者:王敏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年06月19日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为保护和传承河南独特的历史文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历时一年半,精准测定济源、洛阳、南阳、信阳等9个地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文物定位点,绘就了文保单位保护区划边界勘测图,为全省800余处文保单位戴上了“护身符”。   下足绣花功,精准测定文物保护红线   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即“两线”),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依据,也是文物保护中不可触碰的红线。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控制地带,即在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本体安全、环境、历史风貌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   以往文保单位“两线”划定,多以文字叙述为主,缺少相关地理坐标及影像数据;距离判定主要采取目测、骑车、拉尺子等方式测量,判断精度过低;少部分落到纸质图纸上,却因年代久远与实际不符,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河南省首次对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空间位置实地勘测,确定“两线”坐标及空间图形,实现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两线”范围空间位置精确、空间描述清晰。   “简单地说,这个项目就是依据省政府公布的河南省一至七批国保和省保名称、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文字叙述转换为可视化的地理表达。”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存文如是说。   “省政府最先公布的几批国保、省保文件里,不少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对四至的描述,均以自然边界和距离为定位,‘东至沟沿、西至某某村、向南外扩100米’的字眼随处可见。”李存文说,由于年代久远,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很多沟沿难寻踪迹,村落范围也扩大不少,这种情况下,如何以自然边界或明显标志界线为准,尽量趋近原文字描述,成为此次“两线”划定的难点。   “我们坚信,只要下足绣花功,就能啃下硬骨头。”李存文说,通过梳理相关资料,项目组将文保单位保护区划信息分为三种情况:文保单位“两线”有明确坐标,但坐标系统不一致的,将原有坐标转换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实地核实;文保单位“两线”描述清晰,但无空间坐标的,明确界线测量基点或基线,进而采集“两线”坐标数据;文保单位“两线”描述不明确,又无空间坐标的,需当地文保单位工作人员配合到实地核查、勘测。   同时,项目组还需要明确文物定位点,即划定具有明显特征且能长期代表文保单位的点。“划定定位点,以导航易找到、车能到达、交通便利、到点即到文保单位为原则。”李存文举例说,比如寺院、石窟可定位在交通便利的大门口或路口;遗址、城址类如实地有遗留城墙或地物,可定位在有代表性的墙体处;古民居类定位在有典型代表的院落门口等。   打出组合拳,卫星、无人机齐上阵   完成许昌试点工作以后,2019年4月起,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调集30余名技术人员,携带无人机、GPS接收机、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测绘仪器设备,奔赴洛阳、三门峡、驻马店、信阳等8个地市,全面开展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保护区划界线空间信息勘测。   这时,于2018年底正式建成启用的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在实地调查勘测过程中派上了大用场。河南省有247个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基本能够达到每30公里一个,实现了包括西部山区等原来信号薄弱地区的全省覆盖。   “过去测量一个坐标点,至少要投入2台设备,2人负责架设基站,3人测量坐标,耗费1小时才能达到厘米级精度。而现在依据我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无须架设基站,1人手持测量仪器,连接CORS系统,仅需 1分钟即可获取高精度坐标。”测绘外业队员王如意告诉记者。   而对于范围大、地形条件复杂,或界线描述信息模糊、无明确空间坐标的大型或特大型文保单位,无人机、遥感影像、三维大场景模型的加持,让这类文物调查高效又便捷。   引沁渠工程是河南省历时10年建成的总长达120公里、可通水23立方米/秒的“引沁济蟒”大渠。“测量这条‘人工天河’的工程非常巨大,有的山头地势险要,测量人员难以到达,连续外业打点耗时耗力,效率低下。”测绘外业队员马帅介绍,项目组是通过统筹利用多种卫星数据源,获取优于1米的高清遥感影像,再由内业人员对影像进行纠正、格网控制、定位点校正等技术处理,让影像拥有高精度点位坐标的。   探索5G﹢北斗,致力守护华夏文明   “因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叙述不清,缺乏坐标信息,有的文物遭毁后还引发了不少争议纠纷,给文物保护与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王如意说,参与平顶山、济源等地的文保单位“两线”划定工作过程中,文物古迹损毁严重是他的最大感受。而“两线”划定,正是从法律层面规范文物周边工程项目审批,严控项目种类,限制危害文物项目的有效手段。   因此,为早日划定文保单位“两线”,项目组克服文保单位分布散乱、地形复杂等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用一年半的时间基本完成共800余处省级以上固定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勘察测量,形成定位点数据926个;文物保护范围图斑1195个,保护范围总面积约1112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图斑1112个,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约175091公顷;界址点数据16200余个。   “每一处文保单位都形成了一套打点数据、图形数据、文档照片、库数据、定位点记录表以及文物保护、建控区界线认定书,成果种类翔实,数据精度高,为全面掌握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加强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历史风貌的保护,防止乱拆乱建等行为。”李存文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会根据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对已完成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进行信息更新。”李存文说。   同时,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重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届时,将‘5G﹢北斗’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会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济宝说。 

上一篇:广西:征地档案管理系统获软件著作权

下一篇:高分九号03星发射成功 搭载发射皮星三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