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长江,数字水文新飞越

2007年1月26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对所拥有的长江河道地形图矢量化成果进行了验收。至此,历时3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各个时期长程水道地形观测、险工护岸观测、河演观测、三峡工程地形测量等两万余张地形图的矢量化、数字标准化工作全面完成,这...

作者:长江水利网来源:长江水利网|2007年03月01日

2007年1月26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对所拥有的长江河道地形图矢量化成果进行了验收。至此,历时3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各个时期长程水道地形观测、险工护岸观测、河演观测、三峡工程地形测量等两万余张地形图的矢量化、数字标准化工作全面完成,这标志着数字水文、数字长江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看点一:河道地形测绘数字化

1997年之前,长江委水文局在河道地形测量、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落后,一些数据的录入、查询和图件的编绘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3G”技术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1998年前后,水文局先后配备了大量的GPS、全站仪等先进测绘仪器,并先后引进南方测绘、清华山维等测绘软件,通过大力推广和应用,到目前已基本实现河道地形测绘数字化。

看点二:河道测绘成果规范化

在实现河道地形测绘数字化的初期,不同部门、不同测次间的河道测绘成果均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给管理和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满足河道地形数字化成果的管理和资料分析等GIS应用的需要,长江委水文局于2003年3月制定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图件数字化工作规程》,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图纸扫描矢量化及数字化成图所应遵循的各种标准,不仅为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依据,而且促进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大幅提升。

看点三:测绘产品矢量化和标准化

与河道地形观测实现数字化测绘相比,自1950年以来形成的大量地形观测资料仍以图纸的方式保存和管理,不仅难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珍贵的历史地形资料面临纸质老化、破损等问题。为及时抢救和高效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自2003年起,长江委水文局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克服重重困难,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归档的纸质河道地形图进行了大规模地扫描和矢量化,并与数字测绘产品一起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图件数字化工作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到2005年为至,在3年时间里,完成了20世纪50年代至2004年间河道地形成果的矢量化、标准化工作,彻底实现了历史地形资料的永久保存,并极大方便了基于GIS的河道地形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应用。在此次验收中,还对今后数字测绘产品的标准化工作统一进行了部署,以保证数字化工作的连续性。

看点四: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现代化

与矢量化工作同步进行的是长江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始建于2002年11月,2004年6月通过验收。系统为矢量化、数字化成果的集中存储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它集地形数据存储、管理、统计、分析、输出和应用于一体,能够真实、准确、实时收集并分析长江流域河道水文泥沙及河道变化信息,快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现代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和预测模型来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模拟真实长江河道三维地形景观,反映长江上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来水来沙量及其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并分析研究三峡水沙变化规律,提高水文泥沙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系统的建成,有力推动了河道地形矢量化入库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河道地形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为长江河道综合整治、防洪、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两岸经济建设、航运管理及水文泥沙研究提供有效准确的服务。该系统获得了“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看点五:推进长江水文信息化

“数字河道”是水文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地形数字化既是实现数字水文、数字长江的基础,也是提升长江水文品牌、实现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该项工作的完成,为实现长江河道地形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河道泥沙分析效率和水平,促进长江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这个堪称浩大的工程,在近几年长江水文事业与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下一篇:2006年十大测绘违法典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