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城市口袋公园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存量提质更新阶段,面临着高密度城区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国家提出加强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

作者:吴琼 李志刚, 吴闽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4年03月18日

1 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存量提质更新阶段,面临着高密度城区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国家提出加强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等设施的建设,并要求到2030年实现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全面覆盖。老年人因身体原因,其健身圈范围可能更 小[1]。因此,在城市空间高密度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休闲空间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布局和建设城市口袋公园已成为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口袋公园(Pocket Park,或Vest-pocket Park),又称袖珍公园、邮票绿地等,其概念于1963年由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Robert Zion)提出[2]。我国口袋公园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最初发展缓慢。直至2011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首次将“微绿地”作为城市转型、重建城市微循环的新理念[3],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大规模口袋公园建设。住建部2022年8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已统筹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绿地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4]
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针对口袋公园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仍缺乏系统的分析梳理。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对近20余年来我国口袋公园相关研究进行聚类分析和文献综合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概念梳理

1963年,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名为“为纽约设计纽约公园”(New York Parks for New York)的展览会上,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Robert Zion)首次提出“口袋公园体系”概念模型,主张通过系统化改造纽约中心区小型废弃地和建筑间空地来增补严重短缺的户外游憩空间[5]。2007年,张文英[6]基于对美国口袋公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我国首次诠释口袋公园概念,即“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它们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直接为当地居民服务”。之后在众多学术研究、政府公文和相关设计导则等文件中,都对口袋公园概念作了一定界定。本文梳理了近年来较为主流的关于口袋公园概念的表述,见表1
表1 近年来口袋公园概念梳理

Tab. 1 The concept of pocket parks has been sorted out in recent years

来源 口袋公园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系列手册——
口袋公园》[7]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一种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直接为当地居民服务,可以提供美化环境、公共交往、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8] 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 000 m2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
(试行·2022)》[9]
向公众开放,满足人们就近休闲游憩、社会交往需求,兼有生态景观、运动健身、文化展示、便民服务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并配套相应服务设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 000 m2
《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10] 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等建设的,具有景观赏识、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并能彰显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的小型开放绿地
表1可知,国内至今对口袋公园仍没有严格、标准的定义,但各自表述的内涵基本相同,即 “口袋”或“袖珍”体现其尺度特征,规模通常不超过10 000 m2;“公园”体现其外在表征和功能特性,即用地上须有一定规模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并承担公共游憩服务职能。
除此之外,国内在口袋公园概念提出前后,与之相关且易混淆的概念还有街旁绿地、街头绿地、游园、微绿地等,本文将其梳理,见表2
表2 与口袋公园相关的其他概念梳理

Tab.2 Sort out other terms related to pocket park

相关概念 概念解析
街旁绿地/街头绿地[11]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紧邻街道并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也可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游园[12] 用地独立,规模较小或形状多样,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
微绿地/小微型绿地[3] 面向公众开放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可以为附近市民提供休憩放松和聚会交流的场所,包括小型公园绿地、街旁绿地或者附属绿地以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天台、阳台等面积有限的立体
绿化形式
综合表1表2可知,街旁绿地/街头绿地主要体现与城市街道密切相关的绿地类型,且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12]中,“街旁绿地”被“游园”所替代;游园与口袋公园概念接近,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12]中属于G1公园绿地,但口袋公园用地选择更为灵活,可以是G14游园,也可以是G3广场用地、XG各类附属绿地或城市中任意一块非城市绿地的开发或临时建设用地等[7];微绿地/小微绿地的涵义较广,包括口袋公园、街旁绿地、立体绿化等,而现代城市中最典型的微绿地即是口袋公园。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文对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研究的分析数据取自2000—2022年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数据库中以“口袋公园”“袖珍公园”“邮票绿地”和与之相关的“微绿地”“街旁绿地”等主题词的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以及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pocket park”和“China”为主题词的学术论文。结合系统检索和人工筛查,确定有效中文文献498篇;至2022年底,英文学术期刊中只有7篇有效文献。因此,用于本文研究的有效文献共505篇。

3.2 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CiteSpace6.2.R3对498篇中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区等可视化分析,揭示口袋公园研究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技术分析等方法对上述505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城市口袋公园的研究热点、总体趋势与演进特征、重点研究主题及内容等,并对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4 研究主题与研究阶段聚类分析

4.1 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4.1.1 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关键词的共现频次主要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心性主要表达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13]。共现频次越高、中心性数值越大,表明该关键词的关注度越高,故采用这2·个指标衡量研究热点。对498篇中文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词频次和中心性聚类分析,结果见表3。由该表可知,共现频次和中心性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口袋公园、街旁绿地、景观设计、袖珍公园、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微绿地、街头绿地、设计策略、规划设计,即它们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排其后的关键词主要有:城市、城市更新、微更新、设计、优化策略等,也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根据涵义,可将这些关键词分为3个类别: ① 研究对象,包括口袋公园、街旁绿地、袖珍公园、微绿地和街头绿地; ② 研究区域,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 ③ 研究内容,包括景观设计、公共空间、风景园林、设计策略、规划设计、城市更新、微更新、设计和优化策略。
表3 我国口袋公园研究热点词信息统计

Tab. 3 Information statistics of hot words in pocket park research in China

序号 频次/次 中心性 首次出现年份 关键词
1 220 0.82 2007 口袋公园
2 65 0.40 2006 街旁绿地
3 62 0.36 2006 景观设计
4 26 0.14 2003 袖珍公园
5 23 0.08 2011 公共空间
6 23 0.13 2007 风景园林
7 21 0.06 2015 微绿地
8 21 0.20 2001 街头绿地
9 14 0.02 2016 设计策略
10 13 0.07 2007 规划设计
11 11 0.07 2007 城市
12 10 0.05 2019 城市更新
13 10 0.03 2019 微更新
14 10 0.09 2006 设计
15 8 0.03 2017 优化策略
运用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图1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和颜色分别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年份,节点越大,频次越高;颜色越红,年份越新。节点间连线的颜色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年份。节点紫色外圈表示该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由表3图1可知,口袋公园相关发文量最多,关注度和被引用的频次最高;紫色外圈反映的中心性达0.82,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结合节点大小、颜色和连线看,口袋公园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公共空间、微绿地、微更新、城市更新、优化策略等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共现关系,且共现年份较新;街旁绿地、街头绿地和袖珍公园也具有较高的中心性,但从色彩年轮可知它们被引用的时间基本在2018年之前,之后该领域相关研究多以口袋公园或微绿地为关键词。
图1 关键词共现图谱
注: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颜色表示关键词出现年份;节点间连线颜色表示关键词共现年份;节点紫色外圈表示关键词中心性高。由于2000年没有相关文献,所以本文所依据的研究文献从2001年起算。

Fig. 1 The co-occurrence map of keywords

Full size | PPT slide

4.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通过提炼总结形成研究主题来直观展示主要研究领域[13],聚类的序号越小,表明它的关键词成员越多。在口袋公园关键词聚类分析中,选取Size值大于10的聚类,得出关注度最高的10个聚类单元(图2),它们分别是#0口袋公园、#1街旁绿地、#2景观设计、#3袖珍公园、#4公共空间、#5街头绿地、#6公园绿地、#7优化策略、#8规划设计、#9小微绿地。本次计算Q=0.610 6>0.500 0,S=0.88>0.70,表明聚类结构明晰、聚类划分合理,即聚类结果符合要求。图2显示,#0口袋公园中的关键词成员最多,且与#4公共空间和#7优化策略间的关联性最强,与#2景观设计、#6公园绿地、#8规划设计间的关联性较强;#2景观设计、#3袖珍公园、#4公共空间、#6公园绿地和#8规划设计之间有较大交集,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较而言,#1街旁绿地与#8规划设计、#5街头绿地与#3袖珍公园、#9小微绿地与#6公园绿地和#8规划设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与其他聚类单元关联较弱。
图2 关键词聚类图谱
注:圆圈表示关键词;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圆圈中数字表示关键词聚类序号。

Fig. 2 The cluster view map of keywords

Full size | PPT slide

在上述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图3),反映关键词的演进情况,即同一聚类的历史成果展示在同一水平线上。某一时间出现的关键词置于水平线下方,越往右时间越近。通过图3可以得到各个聚类中关键词的数量情况,关键词越多,代表该聚类领域越重要;还可得到各个关键词的时间跨度,以及一个特定聚类的兴起、繁荣与衰落过程,从而反映聚类所代表的研究领域的时间特征。时间线图每一条聚类轴上的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图2关键词聚类里的主要关键词。由图3图2可知,我国口袋公园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其中,#1街旁绿地、#3袖珍公园和#5街头绿地研究起步较早,重点关注人性化、景观空间、海绵城市、城市双修、开放空间、设计原则和活动空间等问题,但在2019年之后以这3个为关键词的文献明显减少。#0口袋公园研究首次出现于2007年,经历6年相对缓慢的发展之后,至2013年才开始从设计模式、公园设计、优化设计等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 2019年后,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口袋公园建设的大规模推进,相关研 究迅速增加,研究热点包括景观营造、公园城市等。#2景观设计、#6公园绿地和#8规划设计伴随着#0口袋公园研究的推进而发展,研究热点有:地域性、低碳理念、风景园林、公园绿地、可达性、城市景观、小型绿地等。尤其在2015年之后,#4公共空间、#7优化策略和#9小微绿地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公众参与、设计策略、城市更新、微更新、老旧社区、城市绿地、微空间等。
图3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注:节点和字体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颜色表示关键词出现年份,长实线表示重点研究阶段。

Fig. 3 The timing cluster view map of keywords

Full size | PPT slide

4.2 研究阶段聚类分析

首先,从口袋公园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年度趋势图(图4)可以看出,在2001—2006年,总发文量共10篇,相关研究极少,且进展缓慢;2007—2018年,发文量明显增加,总数达到235篇,呈波动增长趋势,相关研究稳步推进;2019—2022年,发文量达到260篇,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图4 口袋公园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年度趋势

Fig. 4 Annual trend chart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pocket parks

Full size | PPT slide

其次,运用CiteSpace绘制2000—2022年口袋公园相关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见图5。该图是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相同的时区,展示时间维度上关键词的演进过程。时区之间节点的连线,反映研究的传承情况。图5中,关键词所在时区是该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关键词字符大小与其中心性强度和共被引次数呈正相关,如口袋公园字符最大,表明其中心性最强,共被引次数也最多;其次是街旁绿地、景观设计、袖珍公园等。图5显示,2001—2006年,相关研究稀少,主要为街头绿地、袖珍公园、人性化、行为心理等。2007—2018年,研究主题增多、研究领域扩大,主要为口袋公园、街旁绿地、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公园绿地、微绿地、可达性、设计策略、优化策略等。2019年起,研究领域再次扩展,主要为城市更新、微更新、老旧社区、公园城市、城市绿地、公平性、共享养老等。
图5 关键词时区图谱
注: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颜色表示关键词出现年份;节点间连线颜色表示关键词共现年份。

Fig. 5 The timing zone view map of keywords

Full size | PPT slide

再运用CiteSpace提供的Burst detection(突现检测)功能绘制关键词时间突现图谱,可以对某一时段内某个关键词引用量发生的显著变化进行探测,用以研究其衰落或兴起的发展状况,即关键词突现。通过提取突现的关键词,能够实现对研究前沿的识别与追踪,从而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脉络[14]。设置gamma=0.66,Minimum Duration=1,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得到2000—2022年口袋公园相关研究热点,见图6。该图水平线中,浅蓝色表示该关键词在本文所研究的文献中还未出现,深蓝色表示出现,红色表示该关键词在该时间段产生了突现;YearStrength分别表示该关键词开始出现年份和突现强度,BeginEnd分别表示突现开始和结束年份。由图6可知,街头绿地、袖珍公园和街旁绿地研究相对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设计方法和规划设计方面;口袋公园相关研究主要从2007年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稳步发展和积累后,在2020年研究热度显著提高;结合表1中的研究热点词以及国内相关政策可知,2019年之后,以街头绿地、袖珍公园和街旁绿地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大幅减少,而随着口袋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口袋公园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大幅增加,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微更新、城市更新、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和公园城市等方面,研究区域多聚焦于老旧社区和老城区等城市空间。
图6 关键词时间突现图谱

Fig. 6 The timing burst view map of keywords

Full size | PPT slide

综合分析图3图6,以及我国口袋公园建设发展背景和相关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可将我国口袋公园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 ① 第一阶段为基础研究阶段(2000—2006年),重点围绕街头绿地、袖珍公园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人性化设计、行为心理等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为我国口袋公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② 第二阶段为稳步推进阶段(2007—2018年),随着全国各地口袋公园建设的大力实施,相关研究逐渐向口袋公园、公园绿地、公共空间、微绿地、景观空间等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索; ③ 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2年),是我国口袋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期,相关研究热点更加聚焦城市发展现状,并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重点关注城市更新、公园城市背景下,口袋公园及微绿地的布局、设计策略、可达性、公平性、交互性、地域性、公众参与及综合评价等方面。

5 研究重点与成果

从以上聚类分析可看出,我国口袋公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性研究、规划设计研究和评价研究3个方面。

5.1 基础性研究

5.1.1 建设规模

尽管众多学者及政府部门对口袋公园内涵的解释基本一致,但对口袋公园建设规模的界定不尽相同。梳理相关文献和部分政策文件,得到我国主流的口袋公园建设规模界定,见表4。从表4可看出,当前我国较为公认的口袋公园建设规模400~10 000 m2;各地口袋公园建设导则中规定的口袋公园规模,则根据各自城市发展现状及区位特征作了一定调整。
表4 口袋公园建设规模界定梳理

Tab. 4 Definition of construction scale of pocket parks

年份 作者或机构 口袋公园的规模
2011 李延松[15] 10 000 m2以内
2012 葛舒眉[16] 350~10 000 m2
2013 李思博娜[17] 10 000 m2以内
2017 陈婷婷[18] 400~10 000 m2
2018 孙静[19] 350~10 000 m2
20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 3 000 m2以内
2020 刘丹书[20] 400~10 000 m2
2021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10] 原则上内环线以内面积应大于1 000 m2,内外环之间及5个新城面积应大于2 000 m2,外环线外面积应大于3 000 m2。上限面积原则上不超过8 000 m2
姜保成[21] 300~10 000 m2
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 400~10 000 m2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2] 3 000 m2以内

5.1.2 建设类型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梳理出口袋公园建设类型,见表5。当前多数学者以口袋公园所处周边功能环境为标准,从居住型、工作型、交通型、游憩型、商业型等类型开展研究,这也是当前口袋公园类型的主流划分方式。
表5 口袋公园建设类型

Tab. 5 Construction types of pocket parks

分类标准 类型
周边功能环境 居住型、工作型、交通型、游憩型、商业型[23]
社区型、商业型、交通型、游览型和公共服务型[19]
绿地功能 游憩型、防护型、景观型[19]
利用模式 闲置土地的过渡性使用型、畸零空间的创造性使用型、功能空间的临时性使用型[19]
空间属性 住宅居住型、街道交通型、商业办公型[21]
使用人群 儿童型、中青年型、老人型[21]
空间位置 街角落型、街区中部型、跨街区型[21]
空间形态 自然式型、几何式型、混合式型[21]
设计目的 主动型、被动型、自发型[24]
绿地类型 街旁绿地型、道路绿地型、居住用地绿地型及
其他绿地型[24]

5.1.3 使用功能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社区中一类重要的公共空间,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文献分析,口袋公园的使用功能可分为6类。
(1)生态功能。口袋公园中的植物可帮助减少空气污染,减弱城市热岛,控制暴雨径流,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生态;还可为昆虫、小型鸟类等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或迁移中转站,有利于保障城市生物多样性[17]
(2)景观功能。经过艺术性设计的口袋公园可美化城市景观,装点街道景观,改善城市意象[17]
(3)社会功能。为各年龄层市民提供社交场所,促进社会交往健康发展[17]
(4)经济功能。对于周边的住宅、商铺等具有一定增值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购房者的购房决心[17];引入的小型餐饮、地摊经济等小微型商业,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城市活力。
(5)公共健康功能。表现为生理和心理健康 2个方面: ① 口袋公园中的植物能改善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城市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改善人的生理状态,减少肥胖症和心血管等疾病发生;② 口袋公园的自然环境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缓解精神压力与疲劳感[25]
(6)文化建设功能。口袋公园设计中结合城市人文特色,为使用者展现当地人文习俗或特色文化,起到一定科普教育以及城市文化传承的作用[26]

5.2 规划设计研究

在口袋公园研究领域中,规划设计研究占主要部分。众多学者以不同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口袋公园案例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设计和优化策略(图7)。
图7 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框架

Fig.7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framework of pocket parks

Full size | PPT slide

5.2.1 设计理论

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理论对口袋公园规划设计进行了一定研究,将运用的设计理论归纳为表6
表6 口袋公园设计理论

Tab. 6 The design theory of pocket parks

理论(或理念) 年份 代表性作者
公平正义理论 2012 葛舒眉[16]
城市触媒理论 2018 孙静[19]
分形理论 2019 魏靓、姚雪晗[27]
交互设计理念 2019 郭玉洁[28]
环境行为学理论 2019 赵弼皇、李艳[29]
互动理念 2020 马陈[30]
人性化设计理论 2020 韩宜臻[31]
海绵城市理念 2020 方捷、姚敏峰[32]
2022 方展[33]
环境偏好理论与
场所依恋理论
2020 朱正英[34]
城市双修理论 2021 姜保成[21]
城市微更新理念 2022 郝文杰、耿丽等[35]
恢复(复愈)性
环境理论
2021 李雪婷[36]
2022 益西旺姆[37]
低碳理念 2022 任静、王锦锋等[38]
疗愈景观理念 2022 岳晓乐、翟付顺等[39]
环境可供性理论 2022 李泓葳[40]
场所精神理论 2022 张艺琼[41]
早期,学者多从实际案例出发研究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较少涉及理论研究;直至2018年后,学者陆续开始在绿色低碳和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从使用者行为特征及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相关理论对口袋公园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5.2.2 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研究是现有口袋公园研究文献中数量最多、最主要的部分,多从空间布局、景观设计、适老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1)空间布局。早期研究多从理论层面出发,提出口袋公园应运用服务半径结合按需分布的思想进行规划布局,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26];从公平性和可达性等使用者需求出发构建口袋公园网络系统,并应从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规划模式转向更加合理的上下双向互动规划模式[16]。近年来,学者多从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视角出发,在技术层面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拍摄的遥感影像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模块对城区口袋公园进行矢量化处理,建立矢量地理信息数据库[42];在此基础上,借助位置分配(Location-allocation)模型挑选合适选项的虚拟口袋公园选址,并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得到不同空间位置的选择度和整合度情况,反映该区域的可达性[43],以此对口袋公园的布局进行优化配置;运用GIS软件引力模型、点密度模型及线密度模型量化中心区现状微绿地潜在竞争效应、服务设施潜在整合效应及慢行网络潜在衔接效应等,再结合抽样调查、POI数据分析、供需适配分析等技术对口袋公园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控[44],并提出建立具有复合型特征的“多轨”调控体系,覆盖规模性、可达性、公平性等指标[15]
(2)景观设计。此类研究是当前所有研究最主要的部分。早期学者多基于口袋公园实际案例研究,提出口袋公园设计的一般性原则[45];从植物种类、乔灌木搭配、常绿植物应用和植物高度分析的角度,对口袋公园植物配置及布局方式进行一定研究[46];从物质形态、文化心理和生态景观三大要素出发,分析总结设计要点[25]。后期研究中,将相关理论与城市发展背景相结合,如基于公平正义理 论[16]、城市双修理论[21]、环境行为学理论[29]、恢复性环境理论[36]、场所精神理论[41]等进行口袋公园设计策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在研究深度和指导实践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3)适老化设计。有学者基于实践案例研究,提出安全性、无障碍、便捷性、易记忆、绿色性、积极性六大适老化环境改造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模式[47];结合气候特征,如针对寒地城市口袋公园提出安全性、适冬性、可持续性、参与性和地域性五条适老化设计原则[48]等。

5.3 评价研究

与城市绿地和公园绿地相比,城市口袋公园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仅在2020年后才有少数学者涉足,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深化。当前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效益评价、景观效益评价和空间结构评价3个方面(图8)。
图8 口袋公园评价研究框架

Fig. 8 Evaluation research framework of pocket parks

Full size | PPT slide

5.3.1 社会效益评价

有学者基于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总结口袋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使用需求和评价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49];通过建立口袋公园、人口、历史遗存等要素信息的GIS数据库,并对各要素赋予权重,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50];运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开展口袋公园适老性现状问题调研、老年人需求分析及老年群体满意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适老性优化策略[51-52];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打分法开展城市口袋公园儿童友好性研究,并构建儿童友好性评价体系[53];基于最大差异测量法(BWS)和条件Logit模型统计,提炼城市口袋公园空间安全感评价的基本影响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4];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构建口袋公园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口袋公园改造提升的轻重缓急[55]等。
当前学者多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运用使用后评价(POE)、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层次分析法(AHP)、统计分析法(MSA)和最大差异测量法(BWS)等技术,对口袋公园适宜性、适老性、适幼性、重要性、满意度和公平性等社会效益指标进行评价研究。

5.3.2 景观效益评价

有学者以使用后评价(POE)方法为基础构建口袋公园景观设施使用状况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类口袋公园提出景观设施优化策略[56];基于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以美学、生态、行为心理和社会文化为评价准则的口袋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57-58],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策略[59];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海绵城市口袋公园雨水系统改造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60]等。
当前学者多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和统计分析法(MSA)等技术,构建口袋公园景观设施、生态性、美观性以及海绵城市改造效果等景观效益方面的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策略。

5.3.3 空间结构评价

有学者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句法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空间句法模型对口袋公园服务半径、可达性等分布特征作出定量、客观的评价,筛选合适的候选选址,提出口袋公园数字化空间布局方法[43];以供需理论为导向,建立微公园布局影响因素评价框架,综合应用样本调查、大数据分析、供需适配分析等技术对微公园布局调控方法展开探索[44];基于网络分析法(ANP)构建口袋公园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模型(MCDM)分阶段进行口袋公园布局优化[61]等。
当前学者多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爬虫(Web crawler)的方式获得大量样本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运用空间句法模型(SSM)、空间回归模型(SRM)、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网络分析法(ANP)、供需适配分析等技术对口袋公园服务半径、可达性等空间结构指标进行研究,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6 展望

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必然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因城市空间高密度发展、人口向城市不断聚集、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使得城区人均公共活动空间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探索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符合城市优化布局、符合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将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重点研究方向。
(1)多个口袋公园协同组群设计和单个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等是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研究的核心内容。任何大中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都是城市规划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口袋公园在城市规划中的总体布局以及与人口密度、服务需求和与外部环境相适配的布局等将成为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设计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各口袋公园内部空间布局优化、景观设施布局优化、植物配置与优化等也将成为单个口袋公园设计研究的重点方向。
(2)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将成为城市口袋公园精细化设计所依托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目前仅有极少数学者以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对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今后,活动空间的功能布局、四季植被的合理分布、活动人群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老人与儿童的安全性等将是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的重点。因此,基于城市居民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的适老性、适幼性、无障碍、人性化的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研究将成为重点方向。
(3)口袋公园与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效应耦合关系应该作为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南北方及东西部城市的气候环境差别较大,因此,自然环境要素必须作为口袋公园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仅有极少数学者探讨口袋公园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62],以及从风环境和热环境角度对寒冷地区[17]、夏热冬冷地区[63-64]和夏热冬暖地区[65]口袋公园进行研究。尚未发现综合运用建筑环境理论、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系统地研究口袋公园与区域气候环境耦合设计的理论框架。
(4)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场所之一,其建设标准和运维管理范式将成为口袋公园设计、建设与运维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的随意性、管理的松散性、运维的不确定性,都将影响城市口袋公园的可持续维护与发展。因此,制订有针对性的口袋公园设计导则、建设规范、运维标准等,应作为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5)数字化也是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研究的重要方向。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功能设施之一,应该顺应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的基础上,利用空间信息3维可视化技术[66],将口袋公园设计的数字化、运维管理的智能化作为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改善口袋公园设计与管理模式,构建功能更加协同的口袋公园布局和智慧化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对口袋公园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统计分析等的研究也应成为口袋公园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综上,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口袋公园以“城市针灸”的方式在城市微更新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更全面、细致地提升口袋公园设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其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更高效地发挥口袋公园在高密度城区中的价值与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7 结论

运用CiteSpace对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研究进行聚类分析及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当前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的研究热点为:口袋公园、街旁绿地、景观设计、袖珍公园、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微绿地、街头绿地、设计策略、规划设计等。口袋公园与公共空间、优化策略间的关联性最强,众多学者从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布局的角度,基于实践案例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优化策略;口袋公园与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公园绿地间的关联性较强,众多学者将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不同设计理论进行了详尽的景观设计和规划设计研究,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2)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研究分为3个阶段,即基础研究阶段(2000—2006年)、稳步推进阶段(2007—2018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2年)。在基础研究阶段,主要对口袋公园概念的前身——街头绿地、袖珍公园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人性化设计、行为心理等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为我国口袋公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稳步推进阶段,明确提出了口袋公园的概念,诠释了口袋公园的内涵,并总结了口袋公园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基本策略;在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功能性要求的提高,尤其是高密度城区中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对口袋公园设计和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视角转向城市更新、公园城市背景下口袋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可达性、公平性、交互性、地域性、公众参与及综合评价等更为微观的方面,研究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
(3)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基础性研究、规划设计研究和评价研究。基础性研究主要对口袋公园的概念与内涵、建设规模、建设类型和使用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规划设计研究的关注度最高,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众多学者基于不同设计理论,从空间布局、景观设计、适老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策略研究;评价研究仅在2020年后才有少数学者涉足,目前主要集中在社会效益评价、景观效益评价和空间结构评价3个方面,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均显不足。
(4)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未来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 ① 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中多个口袋公园协同组群布局及单个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优化、景观设施布局优化、植物配置与优化研究; ② 以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居民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口袋公园适老性、适幼性、无障碍、人性化等方面的研究;③ 综合运用建筑环境理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对口袋公园与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效应耦合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 ④ 口袋公园设计导则、建设和运维标准范式等的规范性研究; ⑤ 口袋公园设计的数字化和运维管理的智能化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口袋公园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统计分析研究等。
 
参考文献列表( 原文顺序 | 文献年度倒序 |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 可视化分析
[1]
刘纪平, 曹元晖, 王勇, 等. 利用网络泛地图资源评价15 min生活圈医疗服务可达性:以上海市为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2, 47(12):2054-2063.
[ Liu J P, Cao Y H, Wang Y, et al. Evalua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in the 15 Min life circle using Internet pan-map resources: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J].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2022, 47(12):2054-2063. ] DOI:10.13203/j.whugis20220565
本文引用 [1]
[2]
张浩鹏. 美国NRPA关于口袋公园建设导则解读与启示[J]. 中国城市林业, 2019, 17(6):25-29.
[ Zhang H P. NRPA guidelines on pocket park in USA: Interpretation and enlightenment[J].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9, 17(6):25-29. ] DOI:10.12169/zgcsly.2019.05.13.0001
本文引用 [1]
[3]
仇保兴. 重建城市微循环——一个即将发生的大趋势[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5):1-13.
[ Qiu B X. Rebuilding urban micro-cycle—An emerging grand trend[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1, 18(5):1-13. ] DOI:10.3969/j.issn.1006-3862.2011.05.001
本文引用 [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我国“口袋公园”建设快速发展[OL].(2022-08-23) [2023-10-06]. 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208/20220823_767673.html
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208/20220823_767673.html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apid development of pocket parks in China[OL].(2022-08-23) [2023-10-06]. 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208/20220823_767673.html
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208/20220823_767673.html
本文引用 [1]
[5]
周聪惠. 城市微绿地的基本属性与规划关键问题[J]. 国际城市规划, 2022, 37(3):105-113.
[ Zhou C H. Basic attributes and key planning issues of micro green space[J].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22, 37(3):105-113. ] DOI:10.19830/j.upi.2021.378
本文引用 [1]
[6]
张文英. 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 中国园林, 2007, 23(4):47-53.
[ Zhang W Y. Pocket parks—Oasis away from the bustle of high density midtown[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7, 23(4):47-53. ]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7.04.016
本文引用 [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系列手册——口袋公园[S]. 2019.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series of manuals for creating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pocket parks[S]. 2019. ]
本文引用 [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EB/OL].(2022-08-09) [2023-10-06].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hengce/zhengcefilelib/202208/20220808_767496.html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hengce/zhengcefilelib/202208/20220808_767496.html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cket parks"[EB/OL]. (2022-08-09) [2023-10-06].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hengce/zhengcefilelib/202208/20220808_767496.html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hengce/zhengcefilelib/202208/20220808_767496.html
本文引用 [2]
[9]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2022)[S]. 2022.
[ Jiangsu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cket parks in Jiangsu Province ( trial implementation·2022)[S]. 2022. ]
本文引用 [1]
[10]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S]. 2022.
[ Shanghai Landscaping and City Appearance Administrative Bureau.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cket parks in Shanghai[S]. 2022. ]
本文引用 [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s for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CJJ/T 85—2002[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4. ]
本文引用 [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s for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CJJ/T 85-2017[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8. ]
本文引用 [3]
[13]
汪坚强, 高学成, 李海龙, 等.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城市住区低碳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分析与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5):95-104.
[ Wang J Q, Gao X C, Li H L, et al. Hotspots, evolution contex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low carbon research in urban settlements based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22, 29(5):95-104. ] DOI:10.3969/j.issn.1006-3862.2022.05.022
本文引用 [2]
[14]
柴海燕, 王璐, 任秋颖. 国家公园型保护地管理研究述评——基于科学计量及知识图谱分析[J]. 生态经济, 2019, 35(12):96-101,146.
[ Chai H Y, Wang L, Ren Q Y. A review of National Park type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scientific measurement and knowledge map analysis[J]. Ecological Economy, 2019, 35(12):96-101,146. ]
本文引用 [1]
[15]
李延松. 城市口袋公园节约型设计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Li Y S.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al design of urban pocket park[D]. Nanj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1. ]
本文引用 [2]
[16]
葛舒眉. 从观瞻到公平——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2.
[ Ge S M. From visual enjoyment to shared resources—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pocket parks[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2012. ]
本文引用 [4]
[17]
李思博娜. 基于“三元论”的寒地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 Li S B N. The study on pocket park in winter city with trialism[D]. Harb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
本文引用 [6]
[18]
陈婷婷.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研究——以南昌市朝阳洲口袋公园为例[D]. 南昌: 南昌大学, 2017.
[ Chen T T. Study on the design of urban pocket park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onge city: Taking Chaoyangzhou pocket park in Nanchang as an example[D]. Nanchang: Nanchang University, 2017. ]
本文引用 [1]
[19]
孙静.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交互性口袋公园设计策略研究[D]. 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 2018.
[ Sun J. Interactivity under the theory of urban catalyst pocket park design strategy research[D]. Qingdao: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8. ]
本文引用 [5]
[20]
刘丹书. 基于日常生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口袋公园优化策略研究[D].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 2020.
[ Liu D S.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pocket park in capital functional core area based on daily life[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0. ]
本文引用 [1]
[21]
姜保成. 城市双修理念下口袋公园设计研究——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D].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21. DOI:10.27363/d.cnki.gtsfu.2021.000215.
[ Jiang B C. Study on the design of pocket parks under the concept of urban double renovaiont: Taking Heping district in Tianjin as an example[D]. Tianj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2021. ]
本文引用 [7]
[22]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S]. 2022.
[ Guangzhou Municipal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ureau. Design guidelines for pocket parks in Guangzhou[S]. 2022. ]
本文引用 [1]
[23]
张慧敏. 关于口袋公园内涵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7.
[ Zhang H M.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pocket park and its landscape design[D]. Changchu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7. ]
本文引用 [1]
[24]
李丹丹, 郑钰旦, 邵锋, 等. 城市口袋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3):41-46.
[ Li D D, Zheng Y D, Shao F, et al. Research on urban vest-pocket parks by using POE[J].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8, 16(3):41-46. ]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8.03.009
本文引用 [2]
[25]
丁峰. 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要素设计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6.
[ Ding F. Urban pocket park landscape elements integration research[D]. Hefei: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6. ]
本文引用 [2]
[26]
王进. 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 Wang J.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pocket park[D]. Nanj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 ]
本文引用 [2]
[27]
魏靓, 姚雪晗. 基于分形理论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 36(3):95-98.
[ Wei L, Yao X H. A study of pocket park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J].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Ed), 2019, 36(3):95-98. ]
本文引用 [1]
[28]
郭玉洁. 基于交互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研究[D]. 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 2019.
[ Guo Y J. Research on urban pocket park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active design[D]. Wuha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9. ]
本文引用 [1]
[29]
赵弼皇, 李艳.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口袋公园空间行为调研与分析——以巢湖市伴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19, 42(23):16-18.
[ Zhao B H, Li 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behavior of urban pocket park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the companion park in Chaohu city[J].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2019, 42(23):16-18. ] DOI:10.14051/j.cnki.xdyy.2019.23.006
本文引用 [2]
[30]
马陈. 基于景观互动性的长沙市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DOI:10.27137/d.cnki.ghusu.2021.001880.
[ Ma C.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urban pocket park in Changsha city based on landscape interaction[D].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21. ]
[31]
韩宜臻.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论的阜新路口袋公园设计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 27(11):19-20.
[ Han Y Z. Design analysis of Fuxin Road pocket park based on humanized design theory[J]. Anhui Architecture, 2020, 27(11):19-20. ] 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20.11.008
本文引用 [2]
[32]
方捷, 姚敏峰. 海绵城市理念下交通站点周边口袋公园设计研究[J]. 中外建筑, 2020(8):158-162.
[ Fang J, Yao M F. Study on the design of pocket park around the traffic st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J].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2020(8):158-162. ] DOI:10.19940/j.cnki.1008-0422.2020.08.044
本文引用 [1]
[33]
方展.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口袋公园设计探究[J]. 现代园艺, 2022, 45(23):144-147.
[ Fang Z. Design of pocket park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J].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2022, 45(23):144-147. ] DOI:10.14051/j.cnki.xdyy.2022.23.058
本文引用 [1]
[34]
朱正英. 环境偏好及场所依恋与口袋公园活力性影响关系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D].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 2020. DOI:10.26943/d.cnki.gbjzc.2020.000130.
[ Zhu Z 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and place attachment and pocket park vitality—Taking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0. ]
本文引用 [1]
[35]
郝文杰, 耿丽, 王锦. 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设计探索——以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口袋公园为例[J]. 林业调查规划, 2022, 47(6):129-134.
[ Hao W J, Geng L, Wang J. Design of pocket park under urban micro renewal: A case study of pocket park in Longcheng sub-district, Chenggong district,Kunming city[J].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2022, 47(6):129-134. ]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2.06.024
本文引用 [1]
[36]
李雪婷. 复愈性环境理论在口袋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21.
[ Li X T.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ealing environment theory in pocket park design[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2021. ]
本文引用 [2]
[37]
益西旺姆.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下的口袋公园设计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DOI:10.27149/d.cnki.ghdsu.2022.002120.
[ Yi X W M. Research on pocket park design based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theory[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22. ]
本文引用 [1]
[38]
任静, 王锦锋, 方蕾, 等. 低碳理念在口袋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概述[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2):69-73.
https://doi.org/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2.09
摘要
[ Ren J, Wang J F, Fang L, et 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ow-carbon concept in the design of pocket park[J]. Journal of Northern Agriculture, 2022, 50(2):69-73. ]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2.09
本文引用 [1] 摘要
[39]
岳晓乐, 翟付顺, 毕磊. 基于疗愈景观理念的阿尔卡迪亚社区口袋公园景观设计[J]. 绿色科技, 2022, 24(7):5-9,13.
[ Yue X L, Zhai F S, Bi L. Landscape design of pocket parks in alcadia communi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ealing power promotion[J].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24(7):5-9,13. ] DOI:10.16663/j.cnki.lskj.2022.07.005
本文引用 [1]
[40]
李泓葳. 环境可供性视角下城市中心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22.
[ Li H W. Research on pocket park design in urban central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availability[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 2022. ]
本文引用 [1]
[41]
张艺琼.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策略应用研究[D]. 沈阳: 鲁迅美术学院, 2022. DOI:10.27217/d.cnki.glxmc.2022.000303.
[ Zhang Y Q.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pocket park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he spirit of place theory[D]. Shenyang: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2022. ]
本文引用 [2]
[42]
方昕, 马晓燕. 基于GIS的北京市核心区口袋公园分布特征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 35(2):94-99.
[ Fang X, Ma X Y. GIS-based pocket park in Beijing core are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2020, 35(2):94-99. ] DOI:10.13473/j.cnki.issn.1002-3186.2020.0220
本文引用 [1]
[43]
陈浅予, 伍端. 城市口袋公园布局的数字化分析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中心[J]. 美术学报, 2021, 128(5):111-118.
[ Chen Q Y, Wu R. A digit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yout of the urban pocket parks - taking Yuexiu district of Guangzhou as the center[J]. Art Journal, 2021, 128(5):111-118. ]
本文引用 [2]
[44]
周聪惠, 张彧. 高密度城区小微型公园绿地布局调控方法[J]. 中国园林, 2021, 37(10):60-65.
[ Zhou C H, Zhang Y. Mini-park layout formation method in high-density cities[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21, 37(10):60-65. ] DOI:10.19775/j.cla.2021.10.0060
本文引用 [2]
[45]
马杰. 杭州口袋公园设计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
[ Ma J. Research on the designing characters of vest-pocket parks in Hangzhou[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12. ]
本文引用 [1]
[46]
李思博娜, 胡海辉. 哈尔滨市口袋公园植物种类构成现状调查与评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19):156-158.
[ Li S B N, Hu H H.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composition of plant species of pocket-parks in Harbin[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40(19):156-158. ]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3.19.071
本文引用 [1]
[47]
杨赟. 老旧社区“适老化口袋公园”改造模式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北壕社区为例[J]. 现代园艺, 2021, 44(21):138-140.
[ Yang B/Y.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mode of "aging pocket park" in old communities—Taking Beihao community in Xinzhou district of Wuhan as an example[J].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2021, 44(21):138-140. ] DOI:10.14051/j.cnki.xdyy.2021.21.059
本文引用 [1]
[48]
王茜. 适老化视角下寒地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沈阳市为例[D]. 沈阳: 鲁迅美术学院, 2022. DOI:10.27217/d.cnki.glxmc.2022.000257.
[ Wang Q/X. Study on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pocket park in cold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itable aging—A case study of Shenyang[D]. Shenyang: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2022. ]
本文引用 [1]
[49]
张祺. 基于使用后评价(POE)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以黄山昱中花园为例[D]. 合肥: 安徽大学, 2022.
[ Zhang Q.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urban pocket park design based on Post-use Evaluation (POE)—A case study of Yuzhong garden in Huangshan[D]. Hefei: Anhui University, 2022. ]
本文引用 [1]
[50]
Hu Y E. A novel planning of vest-pocket park in historic urban area in metropoli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M]// Gree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 2017:1035-1053. DOI:10.1007/978-981-10-3551-7_83
本文引用 [1]
[51]
张熙凌. 城市口袋公园老年群体满意度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 Zhang X L. A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elderly group in urban pocket parks: A case study of Yuzhong peninsula in Chongqing[D]. Chongq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2020. ] 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0236
本文引用 [1]
[52]
石乙杉. 重庆巴南区城市口袋公园适老性优化策略研究[D].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Shi Y S. Study on the ag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Banan district urban pocket park in Chongqing[D]. Chongq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21. ]
本文引用 [1]
[53]
侯珈明. 城市口袋公园的儿童友好性研究——以西城区为例[D].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 2022.
[ Hou J M. Research on the child-friendliness of urban pocket parks: Taking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as an example[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2. ]
本文引用 [1]
[54]
王悦. 基于BWS方法的口袋公园空间安全感评价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22.
[ Wang Y. Research on space sense of security evaluation of pocket park based on BWS method—Taking the main urban area of Hefei as an example[D]. Hefei: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 ]
本文引用 [1]
[55]
陈婷, 徐丽华, 马淇蔚, 等. 基于使用者感知的杭州上城区口袋公园满意度评价及应用研究[J]. 园林, 2022, 39(10):119-125.
[ Chen T, Xu L H, Ma Q W, et al. Research on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cket park in Shangcheng district of Hangzhou based on user perceptio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2022, 39(10):119-125. ] DOI:10.12193/j.laing.2022.10.0119.015
本文引用 [1]
[56]
李伟. 基于POE评价方法的西安明城区口袋公园景观设施优化策略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2.
[ Li W. Study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landscape facilities of pocket park in Xi'an city based on POE evaluation method[D].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22. ]
本文引用 [1]
[57]
曾李帼, 刘纯青, 冯莹, 等. 口袋公园景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0, 18(3):300-306.
[ Zeng L G, Liu C Q, Feng Y, et 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pocket parks' landscape[J].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0, 18(3):300-306. ] DOI:10.3969/j.issn.1672-4348.2020.03.017
本文引用 [1]
[58]
曾威, 冯莹, 曾李帼. 基于AHP法的泉州7个口袋公园景观评价[J]. 园林, 2020(12):54-58.
[ Zeng W, Feng Y, Zeng L G. Landscape evaluation of seven pocket parks in Quanzhou based on AHP[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2020(12):54-58. ] DOI:10.12193/j.laing.2020.12.0054.008
本文引用 [1]
[59]
杨清茹. 成都市新都大道沿线口袋公园景观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22.
[ Yang Q R. Study on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ocket park along Xindu avenue in Chengdu[D]. Ya'a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 ]
本文引用 [1]
[60]
Ding K, Zhang Y A.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reconstruction in pocket park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Complexity, 2021, 2021:1-10. DOI:10.1155/2021/5531935
本文引用 [1]
[61]
张国壮, 赵丹, 孙立坚, 等. 口袋公园空间适宜性及多目标优化选址分析[J]. 测绘科学, 2022, 47(9):224-234.
[ Zhang G Z, Zhao D, Sun L J, et al.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suitability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al location of urban pocket park[J].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22, 47(9):224-234. ] DOI:10.16251/j.cnki.1009-2307.2022.09.027
本文引用 [1]
[62]
Lin P Y, Lau S S Y, Qin H, et al. Effects of urban planning indicators on urban heat island: A case study of pocket parks in high-rise high-density environment[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7, 168:48-60. DOI:10.1016/j.landurbplan.2017.09.024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169204617302554
本文引用 [1]
[63]
钟佳定, 刘建麟, 许月丽, 等. 口袋公园内有无植物影响行人风环境的评估[J].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1, 49(12):132-138.
[ Zhong J D, Liu J L, Xu Y L, et al. Assessment on pedestrian—level wind around a pocket park with and without vegetation inside street canyons[J].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2021, 49(12):132-138. ]
本文引用 [1]
[64]
卓志雄, 吴天杰, 洪长兴, 等. 热岛效应视角下口袋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2(1):95-105.
[ Zhuo Z X, Wu T J, Hong C X, et 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ocket parks o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t island effect[J].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2022(1):95-105. ]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1.012
本文引用 [1]
[65]
刘文静, 孟庆林, 汪俊松. 广州口袋公园冬季使用率与热环境敏感性分析[J]. 建筑科学, 2022, 38(6):59-69.
[ Liu W J, Meng Q L, Wang J 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ocket parks utilization rate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in winter of Guangzhou[J]. Building Science, 2022, 38(6):59-69. ] 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22.06.09
本文引用 [1]
[66]
蓝荣钦, 徐青, 杨晓梅. 等. 基于网格服务的空间信息3维可视化技术[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09, 26(5):326-329.
[ Lan R Q, Xu Q, Yang X M, et al. Spatial information 3D visualization based on grid service[J]. 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26(5):326-329. ] DOI:10.3969/j.issn.1673-6338.2009.05.004
本文引用 [1]

 

上一篇: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中林…

下一篇:先验知识引导深度学习的耕地范围建筑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