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issky.net- GIS空间站

我要投稿 投稿指南 RSS订阅 网站资讯通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GIS空间站 >> 技术专栏 >> 地理信息 >> 正文

方裕教授谈中国GIS的产业化征途

作者:吕斌    文章来源:《法人》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摘要:几乎只要用到空间位置的行业,就必须用到GIS,这意味着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着极为诱人的市场前景。

  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方裕教授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特别的卫星图片,清晰到足以看清北京市四环路上行驶的汽车。那是一张美国民用卫星拍摄的分辨率为0.61米的遥感影像图。

  “这样的照片是比较直观的地理图片,但如果要是应用到诸如分析统计和工程设计等空间信息应用领域中时,就必须要用到GIS技术——卫星只会给你一张影像图,但GIS会告诉你,你可以怎样利用他们。”作为中国GIS研究的著名学者,方裕用这样的方式阐述GIS的作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GIS在中国

  “美国制一张图只需一个月,而中国需要一年。”这是20世纪末,中国地理信息领域的真实写照。中国的GIS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中国GIS研究的。

  “国外80年代初就出现GIS软件,而我们国家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系统的开发,9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了正式的市场化软件。应该说我们在起步时,就比国外晚了十几年。”方裕表示。

  国际上,60年代初,加拿大一位测量学家R.F.Tomlinson最早提出要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以便于计算机处理。这是最早提出GIS的想法,但当时还不叫GIS,仅仅是提出要利用计算机来反映地理信息,并且也是最早开始应用到城市管理等实际用途中去的。

  在国内,真正现代意义上的GIS研究,是从 80年代初由北京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开始的。80年代后期开始做软件开发,并陆续出现了一些软件,但这些软件的技术指标和产品化程度比较低,而且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应用。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这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对GIS还是一个酝酿、宣传、研究的阶段,一些先知先觉的人,比如我国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奠基人陈述彭院士、原武测的老校长王之卓院士,都致力于GIS的科研和宣传推广工作。”方裕教这样告诉我们。

  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的1996年,国家科技部建立了一个重中之重的95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列了一个GIS课题,课题费是1000万,在当时,这已经是天文数字。该课题很明确地提出要开发GIS软件产品,要形成商品和产业。

  为了促进GIS软件产业化发展,90年代初,当时主要从事GIS研究的几所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成立了一批GIS企业。到现在,短短十年的时间,中国GIS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国投入信息和数据生产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单位已超过200家,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

  GIS市场也已经从100%由国外软件占领到现在的国产软件超过半壁江山,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以及中小型的GIS市场,国产软件已能占据主导地位。已经形成了从大型基础平台软件到各类应用软件的全系列GIS软件产品,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也有了较大发展。并涌现了以武汉中地、北京超图和武大吉奥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有活力的GIS企业。

[1] [2] 下一页

Tags:GIS,产业化  
责任编辑:gissky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