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深化改革 优化服务

寒冬时节,四川各地的项目建设依然火热 。 2021年12月1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川藏铁路新都桥至金沙江段开工,标志着川藏铁路四川段进入全线建设新阶段;14天后,成渝双城经济圈首个跨省份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挂牌,18个...

作者:赵蕾来源:自然资源报|2022年01月16日

寒冬时节,四川各地的项目建设依然火热 。

2021年12月1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川藏铁路新都桥至金沙江段开工,标志着川藏铁路四川段进入全线建设新阶段;14天后,成渝双城经济圈首个跨省份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挂牌,1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0亿元……这些项目顺利开工的背后,都离不开四川省自然资源系统全力服务保障项目用地的担当与作为 。

去年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不断优化细化服务,实现了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为四川省高质量发展筑牢“地”基 。

审批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

近日,中广核医疗产业基地项目在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该产业基地包含的医用同位素生产项目,主要生产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核药原料 。 “与以往相比,项目的开工建设时间至少缩短了3个月以上,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而且将有效缓解我国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 。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省级用地审批权的下放 。 去年,四川省政府将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省级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以及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委托成都市等属地市人民政府行使 。

“审批权下放,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地方可以缩短审批时间 。 ”绵阳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绵阳科技城是新兴产业的聚集地,用地需求大,下放审批权,缩短审批时间,增强了地方统筹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审批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 。 ”

改革的红利远不止这些 。 2021年6月1日,四川省建设用地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和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全省全面实行网上直报,市(县)再也不用为报件“往返跑”,而且在线可实时查询办理进度等情况 。 该系统启用后,设置智能审批规则200余条,报件审批必备要件减少到7项,实现远程报件电子化、报件资料模版化、审批规则标准化、审批流程简易化 。 “2021年用地报件办理时限较2020年缩短40%以上 。 ”四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

工作机制的创新,带来用地保障合力增强 。 一年来,四川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调度会,专题调度项目用地保障进度,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四川厅牵头召开省直部分协调会30余次,专题调度重大项目用地问题,多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攻坚,快速办理用地报批前置手续 。 同时,四川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加强行业指导,压实市县政府用地保障主体责任,推动分级建立专题调度机制,上下联动、高效协同、密切配合的用地保障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

“标准地”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

“我们这块地就是‘标准地’ 。 拿到地后就能立即开工建设 。 ”四川净平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席刚说 。 他所说的“标准地”与以往挂牌出让的工业用地不同,是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工业总产值、亩均税收、容积率、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科研收入强度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 

去年3月,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的通知》,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建设、投资、产出水平的监管,对于违约企业坚决追究违约责任,着力解决工业项目评价体系中有“体量”没“质量”的问题,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至少需要3个月~6个月才能完成区域评价、施工图纸等审批,耗时耗力。实施“标准地”改革后,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即可开工建设,大大缩短了建设投产时间。对于条件成熟的工业项目,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开工建设。同时,“标准地”自带区域评价,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在遂宁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四川冠佑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辉艳告诉记者,开工提早1个月,他们就能增加500万元以上的收入。

此外,四川厅还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严格执行“增存挂钩”机制,靶向制定支持省级新区、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等用地计划指标支持政策;落实2020年省重大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红黑榜”等计划指标奖励8750亩,实现了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所需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

提升服务质量解除企业“痛点”

“以前要跑好几趟,现在拿地当天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交地即交证’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大方便。”成都云钢联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不动产权证书激动地说。据了解,截至2021年11月底,成都已完成“交房即交证”项目45个、交地即交证项目28个,惠及企业和群众2.6万户。

“对企业头痛的环节,我们都有对策。”四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践中,用地企业往往因为专业技术能力不够、开发建设手续流程不熟、与行政审批部门沟通不足等,导致建设方案反复调整、手续办理效率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四川厅将用地保障服务关口前移,全面梳理国家和省能源、交通、水利、产业类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情况,建立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库,储备重大项目100余个,对库内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该厅号召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从事用地保障工作的党员干部争当项目“用地保姆”,对用地报件中难点大、堵点多的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咨询,做好全程跟踪服务。积极指导用地申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用地预审和报征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持续提升用地服务质量。目前,四川共有省级“用地保姆”20余个,一对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审批20余个,完成报国务院审批项目14个,保障项目用地40.62万亩。

同时,四川厅在借鉴沿海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大数据中心印发了《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提升试点方案》,组织成都、眉山、攀枝花等市扎实推进“多测合一”改革提升试点,持续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引入第三方机构实行专业监理监管,倒逼地方和审查机关压实责任,提升业务和审批效率;健全完善用地审批全链条审查监管机制,建立从收件到取得批复前“技术服务+审查+监理+厅务会、联审会”的全程把关机制,打造全面发力、全程跟踪、全程监管的质效监督机制。2021年,全省完成建设用地审批907宗52.67万亩,有力保障了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上一篇:山西厅公开通报5起典型违法采矿案件

下一篇:生态园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