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了山区26县共同富裕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实施,给浙江省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随即印发《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发挥“空间治理和资源要素保障”关键作用,...

作者:李风来源:自然资源报|2022年05月30日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实施,给浙江省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随即印发《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发挥“空间治理和资源要素保障”关键作用,推动全省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有哪些作为、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探访。

政策护航 保障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浙江山区26县与全省的发展水平有差距,如果没有山区的富裕,就谈不上全省共同富裕。

为此,浙江厅聚焦土地要素精准高效配置,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方式,通过大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发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城乡和区域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为支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进行指标单列,允许26县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用地指标。”浙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共奖励山区26县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4250亩,将空间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同时,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和民生工程用地支持。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让接续了20年的山海协作迭代升级。为统筹保障山区26县“双向飞地”发展空间需求,浙江明确由省级统筹安排每县(市、区)“产业飞地”1500亩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将其纳入各地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并由省级统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浙江厅要求各地在“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落实“产业飞地”园区用地空间。同时,积极鼓励省内其他地区到山区26县设置创新科技园、产业合作园等,通过产业引入、资金投入、技术输入等方式进行“输血”,推动山区26县依托资源禀赋实现特色发展。

浙江是海洋大省,“双碳”背景下,各地抢抓海上风电、光伏等产业发展机遇,增大了项目用海需求。今年4月,浙江厅印发《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探索海域管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加强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也为山区拥有海洋资源的县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例如,三门县随即上报了在三门核电温排区实施光伏项目立体分层设权用海的请求。“由于此前已完成海域使用确权,按照之前的政策无法进行二次利用,如今有了新政策,就能有效推进光伏项目建设。”三门汇核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实招扶持 激发强村富民新动能

浙江山区26县要实现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弱项在产业,潜力在资源。

为了补齐短板、增强弱项、发挥资源优势,浙江厅将重大项目向资源丰富的山区26县倾斜,把争取到的中央支持资金重点投入26县。持续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使其成为山区发展的新动能。

龙游县模环乡士元实验区曾是一片荒地。该县以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垦造工程,项目整治区垦造的2万亩耕地吸引了正大集团的投资目光,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龙游县引进温氏集团现代化种鸡孵化养殖和肉鸡屠宰加工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千余个,产值可达9亿余元。

生态修复提升发展质量,绿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开化县下淤村关停了制砂厂、养殖场、制砖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统筹全域规划,注重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由落后村蝶变为3A级景区村、乡村旅游模范村。下淤村以生态修复带动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3万元。

“土地整治到哪里,美好家园、美丽田园就建到哪里,哪里的乡村面貌就焕然一新。”浙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全省共实施603个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覆盖了所有市、县,涉及2680个行政村。

截至目前,已竣工验收232个工程,新增耕地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3万亩,引入现代农业企业、种植大户800多个,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500个,惠及7.2万户村民。

民心所愿 打造安居宜居新家园

安居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浙江70%以上的地貌为山地丘陵,是我国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省份之一,而地灾隐患点大都分布在山区。针对此,浙江厅大力推进地灾避让搬迁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山区26县共实施地灾避让搬迁项目2576个,搬迁26923户88094人。

海拔1000多米的遂昌县高坪乡高坪村,是该县的重要地灾隐患点。以前,村里96户人家散居在高山上,屋舍破旧,居住条件差,生产生活很不便利。后来,得益于地灾避让搬迁政策,受地灾威胁严重的32户108人搬到了高坪新村。

高坪新村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备,依托高坪乡“万亩杜鹃”“石姆岩”“高山田园”等旅游项目开发,该村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村里90%的农户入股了遂昌里高农产品合作社,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收入大幅提升。

在让群众安居的同时,浙江厅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着力为群众打造宜居新家园。

曾几何时,石灰石一直是常山县辉埠镇的资源“明星”。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灰石产业飞速发展,成为该镇工业的顶梁柱。“那时,大家靠山吃山,都凭借满山的石灰石生活。”辉埠镇宋畈村党支部书记汪土福说,由于石灰石资源被长期无序开采,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常山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共计关停了165孔石灰立窑、201条石灰钙加工生产线、16家轻钙企业,使山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如今,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山变绿了。其中,通过关停传统污染产业,辉埠镇累计腾出48万吨标准煤能耗空间,为新兴产业扩容提供了发展空间,走上了工业转型升级之路。

上一篇:云南“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再发力

下一篇:淮南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用地保障